期刊信息
Navigation

刊名:职业与健康
主办: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
主管: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ISSN:1004-1257
CN:12-1133/R
影响因子:0.730443
数据库收录: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化学文摘(网络版);哥白尼索引;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十四五”期间,我国卫生健康人才工作这样发

来源:职业与健康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9-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能够满足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要求的中医药人才,提升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能力。《规划》将中医药人才队

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能够满足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要求的中医药人才,提升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能力。《规划》将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点任务之一,提出扩大中医药人才规模,创新完善与中医药医疗服务特点相匹配的人才培养、认证评价、执业注册、使用激励等人才管理制度,激发中医药人才活力。

广大医务人员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主力军,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始终是我国卫生健康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说。

结合各类人才的工作特点和职责任务,《规划》有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建设举措。加强各类卫生技术、其他相关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瞄准“一老一小”两类重点人群,统筹预防、医疗、护理、康复、安宁疗护等各类人才资源配置,加快推进相关人才培养,支撑老龄、托育健康服务体系发展。加强健康服务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

“重配备”,扩大老年医学专业人才规模。医疗卫生机构严格落实老年医学专业人才配备要求,鼓励有条件的医院配备康复治疗师、营养师、心理治疗师、临床药师等人员。

“十四五”期间,以重大项目、计划为抓手,引领和带动中医药学科和人才发展。继续推进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岐黄工程),持续开展岐黄学者和青年岐黄学者培养、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等项目,培养一批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持续开展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等基层人才计划,扩大基层中医药人才供给,夯实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

适应新形势 加强应对人口老龄化人才队伍建设

“扩总量”,加大老年健康人才培养培训力度。鼓励医学院校和职业院校设置老年护理、康复、安宁疗护、老年服务、医养照护与管理等相关专业,加强老年医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扩大培养规模,增加老年健康专业人才供给。

健康是人民的基本需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部署,将维护人民健康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与此相适应,我国卫生健康人才的范畴也应随之扩大。

到2025年,卫生健康人员总量达到1600万人、公立医院医护比逐步达到1:2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卫生技术人员占到75%以上……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多项我国卫生健康人才发展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我国卫生健康人才工作将如何发展?就此人民网记者采访了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

该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在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建立健全适应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

“十四五”时期,以适应健康服务需求为导向,加大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持续开展紧缺专业人才服务能力培训,加强对急需紧缺专业人才供需、流动等的动态监测,推动卫生健康人才均衡发展。

《规划》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配置,提升公共卫生人才核心能力,推动完善公共卫生人才激励机制,激发公共卫生人员活力。始终坚持“强基层”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既有政策的集成效应和叠加作用,灵活运用人才柔性引进、退休人员返聘、对口帮扶等多种方式,大力提高基层服务能力。通过大力加强公共卫生和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织牢我国公共卫生网络,筑牢医疗卫生服务网底。

补短板强弱项 加强公共卫生和基层人才队伍建设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是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

遵循规律 完善人才评价机制

进一步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政策,提高基层卫生人员收入水平。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工资水平与当地县区级公立综合医院同等条件临床医师工资水平相衔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等可用于人员分配,鼓励基层医务人员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兼职兼薪获取报酬。

深化医教协同,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十四五”期间,从课程体系、培养内容、培养模式等环节入手,加强中医药教材建设,强化经典教学、开展中医药经典能力等级考试,强化中医思维培养,建立早跟师、早临床学习制度,将师承教育贯穿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同时,注重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建设一批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持续推进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为中医药人才培养搭建坚实的基础。


文章来源:《职业与健康》 网址: http://www.zyyjkzz.cn/zonghexinwen/2022/0914/2509.html


上一篇: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健康与社会照护赛落
下一篇: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实训实践基地工程 奠基典